文件名稱 | 四季豆種植技術 | ||
下載地址 | 點擊下載 | 文件格式 | .rar(解壓后為doc) |
更新時間 | 2015-04-08 | 文件大小 | 4KB |
四季豆又叫菜豆、蕓豆、原產于南美洲,傳入我國已400余年。四季豆喜溫暖,怕熱怕冷。生長適宜溫度為15—30℃,超過這個范圍,無法正常授粉結莢,低于3℃,會發生嚴重冷害甚至凍死。四季豆對日照要求不嚴,只要滿足溫度、水分的要求,一年可種幾季,故名“四季豆”。四季豆對水分要求嚴格,喜濕潤,怕澇怕旱,尤其是高溫干旱對四季豆產量影響特別大。四季豆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但忌連作,對土壤養份要求不很高,需鉀、氮較多,磷較少,但磷對產量影響很大,種四季豆必須施用磷肥。
地塊選擇
選擇土層深厚、有機質含量豐富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、ph6—7的砂壤土或壤土。海拔以700—1000米的朝陽地塊為好,日夜溫差大,有利于四季豆的生長,采摘期達70余天。
播期確定
高海拔的山區可在6月上旬至下旬播種。
整地施肥
深翻土地、耙細泥土、深溝高畦,連溝畦寬:水田為1.5米,旱地為1.4米,畦面1米寬左右。基肥一般施入石灰50—75公斤后翻耕作畦,在畦中間開溝每畝條施欄肥1500—2000公斤、復合肥50公斤、硼砂1公斤,播種前每畝穴施鈣鎂磷肥50公斤。
消毒播種
選用粒大、飽滿、無病蟲的種子,播前用種子量 0.4%的50%多菌靈拌種消毒,若土壤干燥,畦面先要澆足水后再播種,每畦種2行,行距65—70厘米,穴距25—30厘米,每穴播種子3—4粒,畝用種量2—2.5公斤,同時,應播“后備苗”用于移苗補缺。
播種后采取覆蓋青草樹木、澆水抗旱等方法,確保全苗、壯苗和健苗,為四季豆高產奠定基礎。
田間管理
1、間苗補苗:播種后7一10天要進行查苗補苗,并做好間苗工作,一般每穴留健苗2株。
2、中耕除草:播種后10天第一次除草,第二次在爬蔓之前,這次要中耕清溝土培于植株莖基部,以促進不定根的發生。中耕要淺,以不傷根系為度。
3、促進壯苗:當幼苗長葉2片時,噴900倍“481”天然蕓苔素,以促進幼苗健壯生長。
4、搭架鋪草:在“甩蔓”前及時搭架,選用長2.5米小竹棒搭人字架。當蔓上架后,畦面鋪草,以利降溫保墑。
5、肥水管理:根據四季豆的生理特性,要施足基肥,少施追花肥,重施結莢肥。結莢肥一般施2—3次,每次畝施復合肥10—15公斤。根外追肥可結合病蟲防治,在藥液中加入0.2%“磷酸二氫鉀”及每背包式藥液中加人10克鉬肥進行噴霧,提高坐莢率,以達高產的目的。
病蟲防治
1、蟲害主要有豆野螟、蚜蟲等。防治豆野螟在初花期可選用48%“樂斯本”5克加“海正滅靈”5克,或用“辛硫磷”25克加“敵殺死”6毫升兌水15公斤噴霧。結莢期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“bt”生物農藥50克加“敵殺死”6毫升,兌水15公斤,每畝用45—60公斤藥液進行防治。防治方法應在早上8點前或傍晚打藥,并掌握“治花不治莢”的原則。蚜蟲防治可用10%“一遍凈”2000倍液或20%“好年冬”2000倍液農藥進行噴霧。
2、病害主要有銹病、炭疽病、細菌性疫病、根腐病。銹病可用20%“三唑酮”1000倍液或50%“多菌靈”800倍液噴霧。炭疽病可用75%“百菌清”800倍液噴霧。細菌性疫病可用72%農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3000倍液噴霧。根腐病可用70%“敵克松”500倍液或70%“可殺得”500倍液澆根。
適時采收
作為嫩莢食用的菜豆,一般花后8—10天左右就可采收,應堅持每天采收一次,既可保證豆莢的品質及商品性,又可減少植株養分消耗過多而引起落花、落莢,從而提高坐莢、商品率。
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
干煸四季豆是一道漢族傳統菜肴,屬于川菜菜系,具有增進食欲、緩解缺鐵性貧血、養胃下氣、利水消...【詳細】
四季豆是連續開花結莢的豆科作物,對養分需要量大,如果養分供應不足,就會出現間隔開花結莢和豆...【詳細】